在對孩子的教育中,媽媽的作用無可替代,因為母親是促進孩子心靈成長、使其獲得足夠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關鍵角色。
  在和一些媽媽聊天時,我發現很多人都在無怨無悔地扮演著“超級媽媽”的角色。她們或是仍沉浸在孩子對自己依賴和崇拜的幸福中,或是已經疲於應付卻不知該如何脫身。總之,在孩子們歡天喜地的“拼媽”戰役中,很多媽媽都主動或被動地“充軍”了。
  “十項全能”不僅是“超級媽媽”的自我調侃,更折射出她們內心的焦慮,這種焦慮投射出來,會表現為急切地希望通過培養出色的孩子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她們可能並不經常會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,但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為孩子付出一切。她們中的很多人都在埋頭忙碌,來不及想明白哪些是該為孩子做的,哪些是該留給孩子自己做的,她們只是希望自己能為孩子多做一點,再多做一點。
  讓我們用慢鏡頭來看一看“超級媽媽”是怎樣煉成的。
  也許第一次只是偶然,孩子的手工作業自己搞不定,媽媽心軟就幫孩子做了。如果恰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,孩子很得意、很驕傲,回到家就會對媽媽表現出崇拜和熱愛。媽媽也很高興,協助孩子的行為得到強化。下一次再有手工作業,孩子還想得到老師的表揚,只好再次求助於媽媽。久而久之,孩子對媽媽產生了依賴,於是完成手工作業“順理成章”地變成了媽媽的“分內之事”。再之後,繪畫作業、演講稿、手工小報……媽媽的“分內”越來越多,能力也越來越強,“超級媽媽”就這樣誕生了。
  這是一位“超級媽媽”由偶然到必然的“成長之路”,而“超級媽媽”隊伍更是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迅速壯大。比如,得到媽媽幫助的孩子嘗到了甜頭,自己動手完成任務的孩子就會感到心理不平衡,於是轉而“譴責”自己的媽媽,並要求媽媽參與到作業中。媽媽們往往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比下去,進而失去自信,便紛紛效仿。再比如,一位“超級媽媽”在某個場合分享了自己參與甚至代替孩子完成手工作業後,得到了各種積極的反饋,這個“成功案例”會讓其他媽媽感到慚愧。為了避免被指責“不稱職”,或者擔心因自己付出不夠而讓孩子落後,媽媽們開始越來越多地越俎代庖。
  成長是一件不能急於求成的事,耐心地等待孩子長大,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認真對待的功課。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連結有利於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戀,促進情感能力的成長和成熟。但是,如果“超級媽媽”剝奪了本應該屬於孩子的鍛煉機會,孩子的成長就會受阻。長此以往,孩子就會得到這樣一種信息:“我永遠都做不到足夠好,我只有借助媽媽的幫助才能做好。”這樣的孩子即便長大了,也始終會在心底殘留這樣的不自信,變得越來越不能自立,任何時候都無法脫離媽媽的懷抱和庇護。
  實際上,很多女性扮演“超級媽媽”是源於自己內心的焦慮:擔心自己不夠好。這樣的人在生活、工作等各方面都會付出巨大努力,以期獲得別人的認可,從而證明自己還不錯。她們在養育孩子中表現出的“十項全能”,也同樣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媽媽。這樣的媽媽們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,就是常常會忽略自己的感受而超負荷付出。但她們對孩子來說很“危險”,因為她們會過於關註和強調孩子的表現結果,如果孩子用盡全力卻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,在她們眼裡就等同於失敗。
  而孩子為了迎合媽媽的需要,會出現兩種典型反應:一種是無限依賴,媽媽越是抱怨,孩子就越是表現得低能,因為只有這樣,親子之間的連結才不會斷,媽媽“被需要”的感覺才能被滿足;另一種是虛假優秀,孩子可能會認同媽媽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為了媽媽提出的目標全力以赴,而一旦目標達成,孩子的心理就面臨全面坍塌的空虛。
  因此,對“超級媽媽”來說,一定要對自己的狀況有及時的覺察,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格外註意保持節制和清醒,時常要求自己放下“超級媽媽”的面具,學會示弱,學會接納自我從而接納孩子,不讓原本愛的交流和給予變成有條件的交易和枷鎖。
  真正稱職且能帶給孩子積極成長力量的媽媽是勇於放開手的。她並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,為孩子把一切都搞定,只需要始終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溫暖,無條件地給予孩子積極的愛和關註,尊重他們犯錯的權利,給他們充分的鍛煉機會。人生道路那麼長,起跑線上的輸贏與生命的幸福相比,真的不足掛齒。  (原標題:扮演“超級媽媽”源於內心焦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qgd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